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和源泉,质量决定着经济效益。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产品质量的高低,正日益决定着顾客的采购走向,从而日益根本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混凝土行业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因此只有牢固确立服务质量的绝对优势地位,才能确保对顾客的吸引力,进而确保经济效益。针对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波动,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并找出对应措施,以利于质量持续改进,保证市场良好声誉和经济效益。
1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波动
1.1 坍落度不稳定
混凝土混合物卸出搅拌机坍落度变化起伏大,超过允许偏差范围。主要由混凝土搅拌称量系统计量误差大,不稳定和细骨料含水率变化大引起。
1.2 混凝土混合物离析、泌水
离析是指混凝土粗集料下沉、砂浆上浮;泌水主要表现在固体颗粒下沉过程中,部分水分被排出上升,表面析出水分,致使上层含水多而水灰比加大。导致拌合物离析、泌水的原因可归结为:
(1)部分型号的搅拌运输车搅拌性能不良,经一定路程的运送,初始出料时混凝土混合物发生明显的粗骨料上浮现象。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内留有积水,装料前未排净或在运送过程中,任意往拌筒内加水。
(3)骨料的级配不良,骨料针片状颗粒较多。
1.3 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
混凝土混合物出拌合机时的坍落度,经0.5h或1h搁置,坍落度值损失过大,不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主要原因是:(1)水泥粉磨时温度过高,石膏脱水。水泥中C3S含量过高。水泥生产后,放置时间太短或直接发往用户,使用热水泥。(2)使用的外加剂与水泥不匹配。(3)混凝土混合物温度过高,尤其夏天,气温高,水化反应快,坍落度损失大。
1.4 泵送性差
混凝土混合物离析、或粗骨料粒径过大和异常杂物混入而引起堵泵。主要原因为:
(1)配合比选择不符合泵送工艺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
(2)水泥用量偏低。
(3)砂、石级配不合理,空隙率大。
(4)配合比中砂率过小,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易离析。
1.5 施工现场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
出厂检验混凝土强度合格,施工现场交货检验强度不合格,经回弹法或取芯样复检,强度合格。主要原因为:
(1)由于坍落度经时损失太大,运输人员在浇筑前随意加水,导致水灰比过大。
(2)施工现场取样、试块制作不规范。
(3)试块养护不良,炎热夏季试块脱水,冬季养护温度过低。
(4)没有严格按规范留取足够的待检试件,而采取了不合理的强度评定方法,导致抽检过程中单独的试件强度都合格,但由于强度离散性大,强度总评不合格。
1.6 混凝土结构物出现早期开裂
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采用商品混凝土建造的建筑,出现混凝土总收缩量增加、裂缝出现几率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非荷载作用下表现尤为严重。其成因可概括为:
(1)养护过程尤其是早期的温湿度控制不当,温度高、湿度小,早期失水严重产生干燥收缩裂缝。
(2)水泥过细、用量较多,短时间内水化产生较大的自生体积收缩形成裂缝。
(3)水泥入搅拌机时温度高,使拌和物产生温度裂缝。
(4)拌合物加水量过多,水分蒸发产生毛细孔隙,当孔隙多并形成贯通孔隙时出现裂缝。
2 控制质量波动的对策
生产、运输、使用和管理上的诸多因素均可导致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波动。要减少相应的波动、优化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应针对不同环节采取以下对策: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选择旋窑烧成的散装水泥,新出厂的水泥不能立即使用。因为新出厂的水泥一般温度较高,会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水泥的品种根据结构物的性质、部位、施工条件、环境状况等确定,尽量避免使用强度等级过高太细的水泥。
(2)掺合料——粉煤灰粉煤灰掺入到混凝土中,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温差收缩。实际应用时,应结合工程实际,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决定粉煤灰的合理掺量。
(3)砂石集料良好的级配和粒形的砂石骨料会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小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外加剂外加剂多用减水剂,减水剂的选择要考虑其与水泥的适配性。
2.2 生产控制
(1)原材料的计量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遵守每星期一校称的规定。
(2)试配制强度配制强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水平,通常应至少较设计强度要高出1.645σ(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否则,将不能满足95%强度保证率的要求。
(3)最小水泥用量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要同时考虑配制强度和混凝土的耐久性。配合比设计中,应从工程实际出发,依据配制强度确定相应的水泥用量,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校核水泥用量。
(4)骨料含水率的折算要根据大气的湿度,随时调整骨料的含水率,确保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准确。
2.3 运输控制
(1)流动性控制与生产过程相同,运输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加水量。混凝土运至目的地后,若坍落度损失较大,可适当加入外加剂,并强力搅拌后方可卸料,严禁随意向搅拌筒内加水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运输环节控制混凝土搅拌车在装料前应将筒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搅拌运输车在装料至卸料的整个运输时间内,搅拌筒须一直以3~6r/min的速度慢速转动,中途不得停止;最长运输时间不得超过2h,以防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而影响了工程质量。搅拌运输车每运输一次应冲洗一次搅拌筒,即使相同配合比且运距较近时,亦应不超过4h冲洗一次。
2.4 施工工艺控制
(1)浇筑准备在商品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前,必须充分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避免出现“以料待工”现象。
(2)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养护14天的收缩比3d的收缩降低约20%,环境的相对湿度越大,收缩越小。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其养护工作较现场搅拌混凝土要求高,即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及时正确地进行养护。
(3)振捣、抹压注意振捣均匀,避免出现局部的塑性收缩和干缩裂缝。初凝前后反复抹压,使已出现的塑性收缩裂缝愈合。
2.5 管理过程控制
(1)拌合物质量验收按GB/T 14902《预拌混凝土》(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每车应目测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检验的试样,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检验不得少于一次,当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m3时,其取样检验也不得少于一次;用于出厂强度检验的试样,每100盘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
(2)强度评定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量留取足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制作标准试件并采取合理的强度评定方法,确保抽检过程中试件强度合格、强度离散性小。
3 结束语
混凝土生产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充分了解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为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来源:混凝土信息网